近日山东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在济南开幕,围绕“增强创新能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专题议政。会上,五位常委、委员作大会发言,从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聚焦产业协同创新、推动核能产业发展、创建一流科研环境、畅通科研成果转化渠道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
大学教授一项科研成果
卖出5.2亿元“天价”
一项科研成果,20年许可使用权卖出了5.2亿的“天价”,创造了高校单项成果转化额的最高纪录,山东理工大学毕玉遂教授以“革命性、颠覆性的发明”谱写“创富”奇迹,成为受人瞩目的科技明星。这是省政协常委、致公党委员会副主任姜明讲述的一个故事。
在姜明看来,这个故事,可以为更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一些新启示。
“与毕教授的研究项目不同,目前科研项目与市场需求脱节、高质量研究成果供给不足的问题还比较明显。”他认为,应瞄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十强产业”科技需求,改进重大科研项目形成机制,精准谋划项目布局,加快订立关键技术攻关单,启动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建立科研项目及时立项机制,优选研发团队,简化过程管理,引导科研单位更好立足地方实际、服务经济发展。
姜明认为,同时应全面改革人才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支持用人单位自主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使各类人才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才,彻底从“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的窠臼中摆脱出来,真正为人才松绑、为发展蓄能。
知识产权数量
济青占全省半数以上
省政协常委、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王建森则从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方面给出了一些建议。
从数量看,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省拥有专利9.49万件,在全国位列第5位;商标114.3万件,在全国位列第7位,与北京、广东、浙江等强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从质量看,高质量知识产权供给不足,全国领先的发明专利较少,难以发挥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弱,沉睡专利占比较大,有些企业仅仅将专利用作单纯的维权保护,知识产权应有的产业转化和创新引领作用不足。
从省内看,发展也不平衡,知识产权主要集中在济南、青岛两市,两市知识产权数量占全省的56%。
“因此,要站在‘全国一流’知识产权强省的战略高度,制定好知识产权展规划。认真分析我省知识产权的分布规律、运用状况、市场化情况,结合全省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确定全省知识产权发展的目标、方向、思路、重点,制定与全省工作现状相契合的发展规划。”
与此同时,只有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权益不受侵害,才能激发各类主体加大研发投入的热情。王建森建议,司法保护、行政保护、社会保护、权利自我保护和国际保护等方面相互衔接,形成“保护网”。
聚焦产业协同创新
打造西部区域优势产业集群
“三核引领、多点突破、融合互动”是我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空间布局方案,其中多点突破是积极支持济青烟三核之外,各地市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明确突破方向,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增点。
“三核以外地市面积占全省4/5,人口占全省3/4,创新资源只占全省1/2,我省东西部创新资源不均衡,特别是西部地区创新资源不足、创新驱动能力不强,是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最大短板。”省政协常委、枣庄市政协副主席付廷安建议,面向西部地区,全省应统筹创新资源,一个地市聚焦一个产业,大力实施协同创新,培植壮大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实现各区域经济多点突破和全省协同发展。
首先,面向企业人才需求和技术需求,不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其次,围绕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延链,强链,积极推进产业协同创新;最后,统筹全省创新资源和创新政策,大力推动区域协同创新。
加强中试基地建设
畅通科研成果转化渠道
“什么是中试?就是科研成果在实验室研制成功或取得初步技术鉴定后,为完善技术规范、解决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从而形成更接近于规模化生产的成熟技术产品进行的放大试制阶段。”发言之初,省政协常委、山东理工大学校长张铁柱首先介绍了这一概念。
有数据表明,当科技成果经过中试验证后,转化成功率可达50%-80%,而未经过中试基地验证的科技成果,其转化成功率低于30%。在发达国家,科技项目的中试率高达70%,而我国目前中试率只有3%左右。
“加强中试基地建设已迫在眉睫,应把中试基地建设列入规划,预研论证,尽早‘上马’。”
在张铁柱看来,应进一步加大对现有中试基地的支持力度,探索符合基于中试的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支持路径,根据中试不同阶段的投入风险与收益特征进行精准化支持和差异化金融服务,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同时,面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推动科研成果的中间试验和系统化、配套化、工程化、产业化,为山东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条件保障。
山东核电技术起点高
企业创新发展潜力大
“相比于浙江、广东等核电大省,山东核电技术起点高、工业基础好、企业创新发展潜力大,但也存在行业缺乏整体规划、装机规模不足、核级设备企业少、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等制约产业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发言中,省政协委员、国核示范电站党委书记、董事长汪映荣提到这些问题。
山东现有核能产业企业和具备供货能力的规模企业共计72家,年总产值约279亿元,目前具备1亿美元以上准独角兽发展潜力企业共计11家,已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
如何提升这些企业的创新能力,培育更多的独角兽、瞪羚企业?如何使得全省核能产业发展一盘棋?汪映荣建议,在核能产业详细调查和能力评估的基础上,由政府部门牵头制定《山东省核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就产业政策、产业布局、核电规划、重点项目、资源支等,形成详细、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案,坚持以重大项目带产业发展、以核心企业打造产业品牌的模式,实现全省核能产业创新、快速、有序、集群化发展。
汪映荣认为,打造千亿级新产业集群,必须依靠产业园规模化发展,形成聚集效应。调査发现,山东核能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三地,其中烟台31家,威海16家,济南7家。建议重点推烟台和济南、威海三大片区核电产业园区快速发展,同时注重三大产业园的差异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