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向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致贺信
9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全球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等平台先行先试,有序推进服务市场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携手推进全球服务贸易开放创新合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注入新动力。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当日在北京开幕,主题为“数智领航,服贸焕新”,由商务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陕西“两新”资金120.22亿元
9月2日,陕西省发展改革委披露: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累计下达陕西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下简称“两新”)资金共计120.22亿元,较2024年增长71%。其中,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资金45.22亿元,同比增长49.2%,支持项目158个;消费品以旧换新4批次支持资金共75亿元,同比增长87.5%,目前已下达3批次共57.5亿元。
新建乌海站站房和普速场投入使用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披露,9月8日,随着K196次列车缓缓驶出,新建乌海站站房和普速场等客运设施正式投入使用。乌海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林荫大道北、市客运枢纽站西北侧,站房外形以“大漠绿洲,雄鹰腾飞”为设计理念,站前广场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由中心广场、社会车辆停车场、公交车停车场、出租车停车场等组成,车站站房共3层,其中地上2层,地下1层,自上而下分别设办公区、进站层、到达层,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其中候车室面积约4543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00余名旅客候车,站场规模为4站台11线。
广西南宁出台政策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印发《南宁市支持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出海、文旅融合、拍摄制作、企业落户、人才引进等多维度发力,推动微短剧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大力支持微短剧出海,对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项目以及出口营收达一定规模的项目进行资金奖励支持。《若干措施》重点支持企业落户与壮大,对新注册且实际开展业务、上规入统企业提供落户奖励,对当年营收实现不同量级突破的新老企业分档奖励,头部企业进行额外激励。
智博会签署重大项目298个 合同金额超2000亿元
9月8日下午,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落下帷幕。闭幕式上披露,智博会期间签署重大项目298个,合同金额超过2000亿元。据介绍,本届智博会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集中发布“首发100”成果,推出100余项行业新标准、新产品、新技术,分享智能产业在技术研发、产品迭代、融合应用上的突破性进展。
四川打造进口三文鱼集散中心推介活动现场签约超10亿元
9月8日,以“全产业链打造西部生鲜港,建设全国三文鱼集散中心”为主题的“2025年四川省打造进口三文鱼集散中心推介活动”在成都举行,现场签约超10亿元。当前,四川省商务厅正会同相关单位加快打造进口三文鱼集散中心。目前,省内已建成8个三文鱼美食文化推广基地、2个三文鱼生产加工中心,打造了50余家形象体验旗舰店、品质餐饮店,100余个重点商超专柜,1000余家社区直购网点,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终端矩阵,实现从下单到餐桌最快仅需 一刻钟。
311个口岸,开放通道再扩容
海关总署近日发布数据,“十四五”以来,新增和扩大开放口岸40个,总数达到311个。这些国门口岸,沿海、沿边或处于内陆,遍布在中国2.2万多公里陆地边境线,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凭祥向西,1000多公里外的云南省勐腊县磨憨镇,是中国唯一拥有公路、铁路双国家级口岸的边境乡镇。这里是老挝特色药材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通道。据介绍,去年11月底磨憨口岸(含磨憨铁路口岸)获批增设为药材进口边境口岸,今年2月磨憨药材进口边境口岸正式通关。云南省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数据,截至2025年6月30日,通过该口岸进口药材2007.91吨,货值1200余万元,涉及鸡血藤、砂仁、土茯苓、百部、山奈、千年健、木蝴蝶、草豆蔻8个品种。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在藏启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项目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日前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正式启动喜马拉雅公益专项基金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旨在通过开设科普微展馆、实地考察、学术研讨等多元实践,深入探索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开发的创新路径。据介绍,过去9年,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设立的“自然堂喜马拉雅公益专项基金”先后在喜马拉雅地区开展了“龙胆草生态栽培示范”“西藏地区重大灾害救助”“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活动,累计资金规模超过2900万元人民币。
全国苹果高产高效技术观摩会在甘谷召开
9月7日,全国苹果高产高效技术观摩会在天水市甘谷县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天水市果树研究所和甘谷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以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汇聚全国多地农业专家、果农代表及企业负责人,通过现场观摩、技术发布、交流培训等环节,为全国苹果产业搭建技术交流平台,助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与甘谷县政府就共建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甘谷果树产业研究院进行签约,同步举行“苹果产业科技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双方将在规划咨询、成果转化、示范培训、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青海以项目支撑推广乡土水生植物繁育栽培技术
9月5日,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披露,2025年省级财政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乡土水生植物繁育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已完成合同约定的2025年度实施内容,初步建立起“省级单位+科研单位+基层场圃”的科技推广联动模式,为推动青海省湿地保护修复和本土水生植物资源利用提供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