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西部时报西部好物平台正式推出文化IP形象“芽芽”——通体裹着阳光暖黄,头顶顶着嫩绿芽苞,这个憨萌小精灵的诞生,不仅是一次视觉标识的革新,更标志着平台从交易枢纽向文化共同体的深层跃迁。它将承载西部十二省市百余种地标好物,从田间农产到非遗手作,从民俗文创到地域风物,带着土地的温度与匠心的厚度,走进千万家庭,开启“以IP赋能西部产业振兴”的新征程。
“芽芽的设计,是西部大地生命力的具象化。”设计团队解读其造型深意:圆滚滚的谷粒体态,复刻着小麦、青稞、玉米的饱满质感,藏着西部沃土的丰饶记忆;暖黄底色是阳光吻过的印记,凝结着西部山河的炽烈与丰饶;头顶芽苞是“生生不息”的隐喻,既呼应农耕文明的播种希望,也象征多元产业的蓬勃生长;圆润体态藏着西部大地的浑厚,憨笑眉眼消弭了产地与生活的边界,让“可靠与亲切”成为跨越地域的情感密码。
当消费进入“情感联结”时代,这个带着泥土气息的形象,将分散的枸杞、瓜果、牛羊肉,与蜀绣的丝线、藏香的余韵、贺兰石的纹路,统统纳入“阳光与新生”的叙事体系。从此,“西部好物”不再是地理标签的堆砌,而是可触摸、可感知的文化图腾,承载着十二省市的烟火气与精气神。
更具突破性的是IP对产业逻辑的重塑。西部时报西部好物平台以“芽芽”为纽带,打破区域品牌“各自为战”的格局,将散落西部的物产珍珠串联成链——甘肃定西的马铃薯粉里藏着黄土高原的质朴,青海柴达木的藜麦带着盐湖的清冽,陕西的皮影刻着千年故事,云南的银器熔着匠人的体温……这些看似迥异的好物,因“芽芽”的符号联结,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价值共生体。
消费者指尖触碰的不仅是物件,更是十二省市的文化根脉。百县千品在共同符号下凝聚成集群势能,让“西品东出”不再是单一物产的迁徙,而是一场带着文化基因的集体奔赴。
“这不仅是卡通形象,更是西部风物与现代生活的‘情感翻译官’。”宣传片中,西部好物推介官孟屿与“芽芽”并肩而行,带着人们穿梭于西部大地,从田间地头走到手工作坊,从草原牧场逛到古城街巷。
在乡村振兴与消费升级的时代坐标上,“芽芽”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用最治愈的笑容,将西部十二省市的造物智慧,翻译成千万家庭能读懂的生活语言。这个从西部沃土破土而出的新芽,终将生长为连接东西、沟通城乡的文化桥梁,让更多人透过好物,读懂西部的过去,看见中国的多元之美。
编辑:王宇豪 | 审核: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