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表示,全球每年生物多样性相关的融资需求是1万多亿美元,融资缺口高达80%-90%,需要社会资本填补。
“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到2030年,生物多样性丧失将导致全球平均GDP下降2.3%,但对低收入国家来讲,GDP的下降幅度可高达10%。”
马骏认为,应对生物多样性相关金融风险是央行与监管机构的职责。很多国家的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已开始采取行动。中国人民银行和马来西亚央行等把生态友好项目纳入绿色金融目录,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等要求披露生物多样性相关金融风险,法国和意大利的央行投资支持生态友好资产。这些都是值得大力推广的做法。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则表示,如何建立起一个供给合理、价格有效、信息透明、监管有力的市场机制来推动NbS,让自然系统碳汇的生态价值得以实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这个机制的建立不仅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还需要企业、研究和评估机构、社会组织等相关各方积极参与,一个健康市场的建立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