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长清大学城,是山东省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战略部署,也是济南市拓展城市框架,调整老城功能,推动“西兴”崛起的重要举措。将长清大学城创新发展放在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省会经济圈发展战略,济南“西兴”城市发展新格局层面系统推进,是济南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布局。着力在校地合作、高校融合、产业赋能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构建有利于增强长清大学城对人才的吸引力、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政策体系和治理结构,打造全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把长清大学城建成国际、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开放型、智慧型、生态型现代化教育名城和创新名城。
济南汉云谷现代产业园是西部控股集团联手济南城投集团,依托长清大学城的人才、区位、科教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西部控股集团对现代产业要素的理解和新产业平台的资源整合功能,以及济南城投集团在国有平台公司土地整治、收储、建设、产业招商运营方面的优势,以投管建运服一体化商业模式打造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场景式园区。
园区按照“绿色、科技、生态、智慧,产教融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济南特色,形成规划现代化、资源共享化、产训一体化、管理智慧化的园区运作模式,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教融合效益,盘活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大学城高质量发展。园区建设形态突出生态环境、突出人文内涵、突出数字优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投资多元、整体运营,实训引领、产学研用的思路,采用主动设计、主动定制、主动运营的模式,规划设计以地标式系统、花园式慢性系统、产业与生态系统相结合的空间布局理念,为创新创业者提供灵活多样的办公空间、创业资源、就业生态服务,并吸引国内相关产业链条企业入驻,促进园区产业经济新发展。精心打造产业、人才、生态良性互动的产城人融合生态圈。
汉云谷产业园计划用地2000 亩,总投资约120亿,整体规划,分期实施。建设内容主要围绕以产业孵化和绿色发展的碳中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双创服务共享实训基地的文创科创园;动能转换数字产业研发转化的云服务基地、研发实验共享平台、 医养康养融合发展的健康园、供应链结算中心、数字智慧交易展览中心、创意设计和工业互联网应用展示中心;绿色赋能发展黄河生态治理和技术服务的绿色金融总部,产业赋能招商服务及配套附属中学和人才培训实训为主的陌学院等综合性的人才、科技集聚示范区。
园区在运营模式和产业业态、园区形态上着重进行了十大创新探索:
一是探索创新土地出让和开发建设模式,以国有平台土地入股模式与社会资本创新合作,对存量土地利用进行整体策划建设运营;二是构建形成以轨道交通、清洁能源公交、慢行系统为支撑的“零距离换乘”和“无缝化衔接”的绿色出行体系;三是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优化提升,促进城区、校区、园区、社区、景区五位一体发展;四是按照“智慧园区”建设标准,加快推进5G 网络、充电桩、物联网等新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五是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中试熟化基地、共享车间等载体平台,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六是与大学城片区高校校办企业、合作企业、校友企业合作建立研发基地、孵化基地,共同建立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建设驻济高校智能就业生态云平台,打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后一公里”,提高在济就业比例;七是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深度参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以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科研院所和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建设高校公共实训平台;八是实施园区服务信息化管理,将园区医食住行、水电气暖等保障服务纳入信息平台,开通网上查询、意见征询、手机APP和微信平台等智慧服务,提高服务效率;九是配套人才保障住房建设,优先解决高校、企业各类人才和留济就业创业大学生的安居问题;十是创新投融资模式,在产业基金、多元投资、企业债、绿色金融和资产证券化等组合模式上为项目建设运营各个阶段形成资金闭环。
汉云谷产业园重点聚焦“8+1”产业核心建设,项目落地建成后以数字经济为主导、产业孵化和成果转化为核心、人才培训和创新应用为支撑的智慧数字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可实现落地企业上千家以上,实现产能产值达300亿以上,每年培养输出相关高端人才和解决就业人员均可达万人以上。同时随着产业技术人员、就业人员、附属中学和陌学院的人员聚集为当地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消费商机、极大的带动当地的教育文化环境的发展,通过引入、孵化、成果转化一大批高科技创新产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集聚区,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园区建成后通过空间优化、品质提升、研发转化和产业导入,力争经过2-3年的努力,实现校地、校企、校产、校校有机融合,打造全国领先的自主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高端人才集聚地。实现高层次教育、高科技产业、高质量生态环境融合发展,打造黄河流域科教创新高地。到 2035 年,实现与长清大学城深度融合,区域人口达到60万人,建成国际知名的开放型、智慧型、生态型、现代化教育名城和创新名城,为济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人才保障和发展空间。